关于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的思考

 新闻资讯     |      2024-01-02 18:30

  关于人工智能科技伦理的思考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并有不错的表现。AI绘画、AI分析、AI写作、AI模仿、AI换脸……一些人工智能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然而,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将伴随着产生新的科技伦理问题。

  前些年,人工智能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成了轰动性的热点新闻,但当时我们所接触到的人工智能却不如新闻报道的那样“智能”,实测后甚至一度被贴上“人工智障”的标签。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发生了质的变化,硅基生物和碳基生物的生存之争的讨论,又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抛开这些暂且不谈,我们就说一下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问题。相信大家都有疑问,AI绘画究竟是艺术创作还是剽窃?AI写作的作品究竟算不算是作品?AI模仿中被模仿者属不属于被侵权?运用AI分析处理问题算不算破坏秩序?指令发出者算不算劳动?等等。

  比如AI绘画,指令者发出作画的要求,人工智能会按照指令生成所需图画。以Google开源发布的Disco-diffusion AI作画工具为例,通过输入文字描述,在短短几分钟即可生成所需图画,图画的质量和创作的效率令人惊叹,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优于一些专业人员所创画作,艺术感、氛围感、风格都完全可以做到自然、松弛有度。就连一些艺术家都在感叹AI绘画的强大。

  再比如AI写作,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ChatGPT或者相类似的语言数据模型,写作的整体水平令人惊奇,然而,人工智能不可以不用,但不可以滥用。就以运用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去判定作品是否为AI创作为例,训练模型的语料来自于真实语言,而真实语言的表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尤其是像汉语这样复杂的语言体系,说类似于“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就是AI创作,俨然是立不住脚的,因此,人工智能也不是万能的。而人工智能带来的学术隐患是切切实实存在的,今年9月,就出现了因为ChatGPT而撤稿SCI论文的案例,用人工智能创作文学作品的更是数不胜数。如果AI在教育等特殊场景下的应用不加以管控,后续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创作引发的版权之争的案例国内外也是有的,这里就不再赘述。

  人工智能在进行创作过程中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输入,二是输出。输入过程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过程,资料显示,ChatGPT4.0参数量高达到1.8万亿个,训练数据的单位数量更是达到惊人的13万亿,这种海量数据参数中,是否会包含有版权的作品内容?答案是肯定的。二是输出,通过深度学习后,人工智能根据需求输出内容,对被模仿者的内容输出是否存在侵权?以某画家的画风为例,通过对AI工具发出某画家画风的指令,可以生成带有明显某画家画风的绘画,而新创作的绘画作品算不算对某画家的侵权?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对人工智能创作提出反对和抗议的原因。

  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问题值得人们深思,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运用必须要经过科技伦理审查,这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必要条件,不容妥协。笔者认为,人工智能科技发明必须要遵循科技伦理,不能与人类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等相悖,更不能威胁人类的生存。另外,人工智能的使用应当遵循使用场景的规范,更应防治因使用不当而产生风险隐患。最后应该对人工智能进行有效监控,做好预案,任何伦理审查要掌握一个度,不能有风险隐患,更不能因噎废食。

  任何一次科技进步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便利,人工智能亦是如此。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是大势,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伦理制度,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应符合场景的基本行为规范,此外、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一定要是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对人工智能的伦理审查并不是说未来不再发展和使用,相反,而是要更加安全、可信的发展和使用。解决好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发展和利用好人工智能才是符合科技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