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硬核科技频出智能康复机器人的暖春时刻

 新闻资讯     |      2024-01-30 12:35

  国产硬核科技频出智能康复机器人的暖春时刻七年前,深耕机器人学和医疗器械研发二十余载的李鲁亚博士花了半年多时间,走访全国各地医院,与数十位康复专家深入交流,了解到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尚未用到有效的康复治疗医械,决定下场做智能康复机器人。

  彼时,除了少数顶级三甲医院拥有悬吊跑台式康复机器人外,智能化康复设备寥寥无几,康复训练全靠治疗师用手法和简单的辅助器械来完成。

  七年过去,智能康复医疗器械正在逐步充实于康复临床一线,甚至有下沉到社区医疗、康养机构和家庭的趋势。李博士领导创立的安杰莱也在这七年中,厚积薄发,频繁掏出“黑科技”打造智能康复产品矩阵,不仅引来行业瞩目,央视新闻也曾做过特别报道。见微知著,从公司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智能康复机器人赛道的暖春时刻已经到来。

  1月18日,安杰莱自主研发的ExoHug®上肢医用康复训练仪正式获批NMPA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从2022年9月,LiteStepper®单下肢康复机器人获证,到今天,安杰莱已经手握6款医疗器械注册证,其中4款通过创新医疗器械届定。如今,智能康复机器人产品已经覆盖了肩、肘、腕、宽、膝、踝的神经和肌骨康复。

  之所以能如此快速高效地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关节部位的机器人,源于安杰莱人对于技术创新的坚持。研发伊始,团队便一头扎进了康复临床中去,查阅脑科学文献、找资料、请教临床专家,走访康复医院,与国内外康复行业大咖进行学术探讨,针对神经康复和肌骨康复,研发出满足临床刚需的智能康复医疗器械产品。

  刚刚获批的ExoHug®上肢医用康复训练仪,基于末端控制,创新搭载柔顺驱动、虚拟现实、力反馈、空间动力结构、深度学习视觉算法、人机交互等智能机器人产品研发核心技术,实现了在三维空间内的上肢多关节的复合运动,帮助患者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提升认知能力,实现主动化、个性化、系统化、精准化康复。

  对于神经康复,传统的康复治疗手段要么是被动康复,要么主动康复但缺乏智能器械辅助,康复效果因机构而异,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没有参与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康复训练的展开。

  从临床实践来看,患者主动参与的康复治疗往往事半功倍。因此,安杰莱坚持患者为先,无论是单下肢、踝关节,还是上肢康复器械产品,都融入了主动和个性化康复的临床治疗理念,激发了患者的主动性,使康复效率和效果显著提升。

  以LiteStepper®单下肢康复机器人为例,通过对患者健侧主动运动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为患侧运动提供相适应的指令和模式,使得康复训练过程更具个性化。同时,基于康复全周期的康复训练方案,康复医师可保存训练处方,让患者康复更加系统化。

  以“评估-训练-再评估”为准则,数据化呈现康复效果,为康复医师调整训练方案提供参考,康复机器人辅助患者进行更精准的康复训练。

  正是本着“主动化、个性化、系统化、精准化”的康复目标,安杰莱充分发挥优势,布局AI康复。从已经获证上市的产品可以看出,多项成功获得创新医疗器械届定,是对公司创新努力的极大认可,体现了旺盛的产品生命力和竞争力。

  在医疗领域,脑机接口热度持续上升。安杰莱已经积极投身其中,在深耕神经康复和肌骨康复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脑科学用于临床实践的经验,研发出脑机接口产品。

  脑机产品采用非侵入式脑电传感器采集运动脑区的运动意识信号,用于控制肢体的运动康复。在公司的产品矩阵中,用于不同部位的智能康复机器人作为终端设备,与脑机接口产品连接,形成更优效的脑控肢体康复训练。

  以脑机接口为核心,形成认知与运动融合康复的完整解决方案,让患者“脑有所思、肢体可达”,使康复治疗智能化达到一个新高度。

  对于康复机构而言,以脑机接口为核心的整体解决方案,也有利于整体康复工作效率的提升。

  以卒中后的康复为例,从早期康复介入的床旁康复场景开始,到上、下肢以及各个关节,康复全流程完全打通。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数据以更立体的方式展现出来,便于康复医生宏观掌控患者康复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床旁早期康复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康复科,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ICU、骨科、肿瘤科、老年科等科室都存在大量需求。如能打通这些科室,将使得更多的患者群体受益,产生极大的社会价值。

  最近,安杰莱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年度“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老年人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智能评估、预警及个性化干预前沿技术研究》;与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承担浙江省2024年度“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基于脑机接口的感知觉、运动增强与康复系统研究》。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奠定脑机产品的临床应用基础。

  以脑机接口为切入,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打造智能康复产品矩阵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

  脑机应用生态的建设,关系着智能康复解决方案竞争力的高低。只有围绕脑机接口打造更多智能化康复产品,将生态做大做全,能够满足康复全环节的需求,才能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脑机产品所引领的新一轮康复机器人革命,必将开创智能康复临床实践的全新里程碑。

  最近几年,随着智能康复设备投入临床,临床学术水平得以提升,康复的认知度更广,影响力扩大,不管是在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还是二级康复医院或社区康复中心,智能康复设备越来越受到青睐,愿意在拥有智能康复设备的专业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

  智能康复机器人的临床学术研究也逐渐升温。仅仅过去的一年,安杰莱已经与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持续开展课题合作,探讨、验证产品的临床有效性,获可喜成果。

  不变的是,院外依然有很多患者选择居家静养,白白错失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看,如果康复训练得当,偏瘫的患者本有回归社会的可能,现实情况却是,病患群体长期卧床不仅让他们自己绝望,更是将家庭拖入深渊。

  对于患者而言,在大医院完成手术之后继续进行康复治疗有着诸多现实问题,比如费用、交通便利度以及家属陪同等问题。因此,在家附近的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完成后续康复治疗相对更为便捷并且更具经济性。

  另一方面,国家逐渐将社区康复、居家康复的支付环节打通,各省市各层级医保政策的覆盖面持续加大,康复医疗医保报销范围持续拓宽。基层康复机构开始承接大医院外溢的康复需求。

  相对于大医院,社区康复中心的医师资源有限,而周边有康复需求的人数众多,特别是老年群体,按照“90+7+3”的说法,未来将有97%的老年群体会在家庭和社区养老。家庭和社区将成为未来康复服务的主要市场。

  为了满足居家就近的康复需求,安杰莱也在积极布局社区康复。2023年9月,河南省卫健委和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发文,推广“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公司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合作,以郑州为试点,在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个社区级医养结合基地,落地机器人特色智能康复服务中心,未来将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一位中风患者满面愁容地坐在轮椅上,被家属推着出院。我被那一幕深深刺痛,要做些什么,帮助这些患者重新站起来!”李博士如是说。这一干就是七年。

  七年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观念的进步,康复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良机。

  据艾瑞咨询测算,2021年我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达1011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600亿元。据沙利文预测,由于政策支持及行业发展,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在2025年或将带来1026.3亿元的增量市场。

  对于企业来说,这样的市场规模足够他们大干一场。过去,对康复的认识不到位,一方面是宣传原因,一方面也是因为康复过程枯燥乏味。而以康复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康复设备,已经开始让患者主导,用大量互动的方式引导患者主动进行康复训练。

  都说科技是冰冷的,可相对于过去传统康复器械,康复机器人所带来的是更有温度的帮助。对于病患来说,在经历过疾病甚至生死考验之后,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智能康复在他们最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放弃自己的环节,用智能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避免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