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如何正确服用中药?

 新闻资讯     |      2024-01-12 14:37

  【扩散】如何正确服用中药?中药汤剂是临床应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发挥中药汤剂最好的疗效与服药温度、服药时间、服用次数等有关。药师带您了解服用中药的正确方法!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液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 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也应以温开水送服。

  趁热将煎好的药物喝下,特别是辛温发汗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用后还需温覆取汗。

  饭前,胃中空虚。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因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都宜饭前服用。

  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和,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故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消食药亦宜饭后及时服用,以利充分发挥药效。

  清晨空腹时,因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所服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如截疟药根据疟疾的发作规律可以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用,这样才能达到截疟的目的。

  如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1小时服用,可以促进睡眠障碍患者快速进入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缓下药宜在睡前服,缓下药约在用药后8~10小时起效,第二日清晨有便意,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

  如急病和重病患者的服用时间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病情危急者应随时服用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增强祛邪的能力,预防病情变化,病情危重的患者可4小时服用一次,以维持药效的稳定。

  中药汤剂的服药次数一般是每日一剂,一日二至三次,但根据病情的需要也有不拘时服及顿服等用法。

  3.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小量药物对胃的刺激小,不致药入即吐,频服,才能保证一定的服用量。

  4.发汗药和泻下药应适可而止,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5.峻烈或有毒的药品宜先少量进服后逐渐增加,有效即停,以免药性过量引起中毒。

  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简称食忌,俗称忌口。一般应忌食辛辣刺激性、生冷、油腻、腥膻的食物等。

  热证忌食,会生热助阳加重病情。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容易引起胃肠道刺激,影响中药的吸收和疗效,所以服用中药期间应该避免食用此类食物。

  寒性病忌食,会阻碍药物的吸收或加重病情。生冷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影响中药的吸收和疗效,服用中药期间应该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脾胃虚弱者忌食,易形成痰湿阻碍脾胃影响药效吸收。油腻食物本身不易消化,在中医理论中,油腻食物进入体内易化生为湿气,容易阻遏气机。

  浓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会与中药的成分产生化学反应,进而抑制中药药效的发挥,尽量避免喝浓茶。

  螃蟹、鱼虾等海鲜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若在喝中药期间进食,容易造成机体出现过敏的现象。

  感冒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感冒初期多为表证,以向外驱除表邪为主要治疗方案,如果在外感初起外邪强盛时服用向内扶正的滋补性中药,则会不利于邪气外散导致“闭门留寇”,延长感冒的病程,影响病情的恢复。